《運動翻轉孩子的未來-從0歲開始運動》

作者:Glenn Doman、Douglas Doman、Bruce Hagy

   譯者:啟端感覺統合編譯部

內容簡介:

第一部:體能智商的背景

本書是美國費城的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註1)中埃文湯瑪斯學院的職員,透過理論和實證研究成千上萬的孩子,來解釋運動對人類的重要性。

體能和智商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而且對嬰兒期和幼兒期的孩子尤其重要

在所有生物當中,唯有人類被賦予獨特的大腦皮質,這是大腦的最高發展。也唯有人類享有這獨特皮質獨有的六種功能。其中三種為動作的,另三種為感官的。

三種人類獨有的動作功能為:

  1. 直立行走、跑步和跳躍,並用正常的姿勢進行走路。
  2. 說話時用一種經過發明、設計、具有象徵意義、約定俗成的聲音來溝通,這就是語言。
  3. 書寫時使用一種經過發明、設計、具有象徵意義、約定俗成的記號來溝通,這就是文字。

以上三種動作功能奠基於三種人類獨有的感覺功能,分別如下:

  1. 視覺上能夠看見並瞭解「文字」。
  2. 聽覺上能夠聽見並瞭解「語言」。
  3. 觸覺上能夠僅依賴觸摸辨認出某種物體,而並不需要靠看見、聞到或嘗味來確認。

以上這六方面的卓越性,幾乎總是引領出日後的高成就。這六種獨特的人類功能是個別的、獨立的,每種功能都和其他功能有所不同,然而,它們是相關的,且高度互相依賴,想像這六種功能就像六顆連結在一起的球,我們不能把其中任何一顆球舉起,而不連帶舉起其他球。

而這六種人類獨有的智能,最基本的就是運動智能,更讓人驚訝的是,世人以為這六種智能的卓越是遺傳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能力是後天培養的,只要父母願意教育孩子達成體能上的卓越,所有兒童都能擁有。

舉例而言,4歲時的羅伯特(Robert)到學院接受治療時,是一位腦傷、功能性失明、身體一側癱瘓的孩子,2年後,這位6歲的羅伯特所作的花式懸臂攀緣讓到學院參訪的家長印象深刻。

IMG_8615.JPG

猿猴式懸臂攀緣示意圖

 

測量體能智商的原則

兒童自出生到足六歲有七大發展階段,這是大腦發展連續不斷進展七個階段的成果,這七個腦發展階段影響兒童在六個人類獨特的能力所呈現出的功能,為了方便起見,本書將此發展進程設計成七個階段,如下表:

七個人類腦發展階段和六種人類獨特的能力發展階段一覽表:

階層 大概的時間

閱讀/視覺

聆聽/聽覺 觸感 行走 說話 寫字/手部
VII 兒童

B:36m

N:72m

L:144m

閱讀時完全理解 理解完整的詞彙和句子 觸覺辨別物體 靈巧的使用單腳,是和優勢腦一致的 說出適當的字詞或句子 寫字使用的手和優勢腦有一致性
VI 幼兒

B:18m

N:36m

L:72m

在經驗範圍內辨認視覺符號和字母 成熟的人力理解能力,理解2000個字和簡單句子 辨認物件的觸覺質感 走路和跑步都用完整的對側手腳功能 說出2000格字和短句 雙手功能中有一手是優勢的
V 小小孩

B:9m

N:18m

L:36m

區別相似但不同的簡單視覺符號 理解10至25個相關字 觸覺區辨力會分別出相似但不同的物件 走路時雙倍自如地擺動,不再限制於原始的平衡方式 說出10至20個字和2個相關字 雙側及同步皮層對掌功能
IV 寶寶

B:6m

M:12m

L:24m

視覺聚焦以達成簡易深度知覺 理解2個字 觸覺理解力會理解看似平的物件的第三度空間 走路時雙臂常在間高度以維持平衡 主動有意義的說2個字 兩手各有皮層對掌功能
III 小寶寶

B:3.5m

N:7m

L:14m

能注意圖形內的細節 能注意有意義的聲音 注意到不同的觸覺 手膝病爬以不同手不同腳的對側爬姿 自創有意義的聲音 抓握能力
II 嬰兒

B:1m

N:2.5m

L:5m

輪廓知覺 對威脅的聲音作出重大反應 重要感覺的知覺 腹爬姿以不同手不同腳的對側爬姿 在危急中發出重要的哭聲 重要的放手
I 新生兒

B:0.5m

N:1m

L:2m

光反射 驚嚇反射 巴比斯基反射

只用手腳的動作,

而無身體移動

初出的反應和哭泣 抓握反射

 

B(優越)、N(一般)、L(遲緩)

 

第二部:讓寶寶的體能智商的倍增

依據上述七階段,手把手教導父母親如何提供孩子更多運動的機會,每一階段都分為「行動能力」、「手部功能」和「平衡活動」三部分的計畫,計畫中包含運動執行的頻率、強度和總時數,孩子運動時該佈置的環境、穿著、器材,以及父母親應該如何協助、指導和陪伴孩子運動。

如:

階段一(新生兒階段)

行動能力計畫應非常頻繁且長時間的把孩子放在地板上,透過佈置新生兒的爬行道,讓新生兒有安全、乾淨、溫暖、平穩、柔軟、平坦的環境運動,甚至可以讓新生兒在地板上(爬行道)上睡覺。

IMG_8607.JPG

手部功能計畫-準備猿猴式懸臂攀緣,即用手臂在頭頂上的橫梯做抓握握桿移動。準備一根直徑約1到2公分,長約45公分的硬木棒,讓孩子躺在床上來刺激抓握反射。每一次只需要1分鐘,在1分鐘裡,用自己的拇指或木棒讓孩子練習7至8次抓握反射,因為剛開始孩子每次抓握只能持續5至10秒鐘。如果你和你的孩子做了這一切,而且每次都很享受這過程,孩子早期腦幹及脊髓的發展會比較快也比較好,並且孩子的大腦發展會比較早進入下一個階段--腦幹和早期皮質下區。隨著抓握反射的機會增加,被抓握的物體掉落的機會也因此增加,孩子開始了解放手的感覺是怎樣,並開始複製張開手的感覺,當孩子第一次真正張開手,並不只是鬆開手時,就跨越了早期腦幹及脊髓的發展階段,而開始進入腦幹即早期皮質下區的發展階段了。

IMG_8633-crop.JPG

IMG_8610-crop.JPG

 

 

平衡活動-鮑里斯 ˙ 科羅梭夫司基(B.N.Klosovskii)是一位神經外科醫師和神經生理學家,同時也是莫斯科的兒童神經學院主院,他在一個世紀前發表研究,剛出生10到20天的小貓在非常溫和的前庭刺激下可以大大的提升大腦的成長,實際上比沒有刺激的小貓增加22.8%至35%的平衡區大腦成長。本書列出15特別能刺激大腦平衡區的活動,孩子可以藉由這些活動認識我們存在的三度空間。

1.抱著孩子走動。

2.你仰躺,舉起他在空中移動。

3.在搖椅上搖動。

4.放在枕頭上搖。

5.傾斜。

6.在小墊子上加速向前和向後移動。

7.向右和向左加速。

8.順時針水平旋轉。

9.逆時針水平旋轉。

10.趴姿水平旋轉。

11.左側躺姿水平旋轉。

12.右側躺姿水平旋轉。

13.向上向下傾斜。

14.側滾。

15.抱著孩子慢跑。

IMG_8628-crop.JPG

IMG_8629-crop.JPG

IMG_8630-crop-crop.JPG

IMG_8631-crop.JPG

另每一章最後都附有每日檢核表,讓爸爸媽媽可以確實檢核每天和孩子做運動的狀況。                                                                                          

IMG_8624-crop.JPG

 

IMG_8626-crop.JPG

註1: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The Institutes of The Achieveme of Human Potential)簡介:該所是一個非營利教育組織,旨在幫助腦傷和正常兒童的發展,協助父母認識小孩腦部發展的過程,讓父母瞭解小孩的腦部成長方式,藉此促進腦傷兒童的修復或強化健全兒童的腦部發展。

 

閱讀心得:

會找到這本書,其實是之前去啟端感覺統合中心諮詢(延伸閱讀:啟端感覺統合中心諮詢紀錄)時,吳端文老師翻給我看的,當下就覺得這本書非常實用,一定要去找來看看,看完之後發現本書除了教導父母親如何在家協助孩子發展體能智商外,也提供非常重要的觀念,即體能好的孩子,就會有很高的機會成為智能優秀的孩子,這和我們傳統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觀念其實有落差,但在孩子6歲以前提供多方面的身體刺激,有助於大腦的成長,其實有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的。因此,父母親們與其讓孩子無聊的在家裡東摸西摸的搗蛋、翻箱倒櫃、爬上爬下(都是我們家兩個小孩愛做的),倒不如省去些在家滑手機的時間,和孩子在家從事大腦刺激活動,一方面開發潛能,另一方面又能增進親子關係。尤其這書中許多活動都是爸爸也可以做的,可以提供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的父親參考。

不過本書中的手部活動計畫主要透過訓練孩子從事「猿猴式懸臂攀緣」,對室內活動空間本來就不大的台灣家庭而言,要在家裡擺放設備其實是有困難的,若真要訓練,也只能從最簡單的單槓開始玩起,但單槓如何讓孩子有興趣每天玩,也需要爸媽多費些心思陪伴和鼓勵孩子。

本書強調的重點除了透過運動刺激孩子大腦發展外,最重要的是父母親的關注和陪伴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任何物質上的提供其實都比不上父母親的陪伴,因此透過本書的指導,提供有效率、有方向和目的的陪伴,也許可以為孩子的未來奠定相當好的基礎。只是千萬記住,不要把活動樂趣變成壓力了

 

看完Sonia的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完整內容,就看完整版書籍囉!

   點擊購買:博客來金石堂

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不吝按讚、留言或分享,給Sonia一些鼓勵喔!

arrow
arrow

    女王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