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 2y8m

凌晨4點,我還呼呼大睡的時候,

突然感覺身邊的老公已經起身,

Henry 坐起來在自己的小床上,說:吐出來了...

一看床上所有的小被子、床墊全部濕了一片,還充斥著睡前喝的奶味,衣服也都濕了,

混亂中,我和老公很有默契的分工,老公整理小床,我整理Henry的身體和衣服,

整理完後,應Henry的要求喝一點水,

再度熄燈就寢,躺在床上的Henry,眼睛睜得大大的,

我想,經過一番折騰,大概沒那麼快入睡,就讓他自己躺著吧,

沒多久,又一陣嘔吐感來襲,老公迅速一把從床上把Henry抓起來,這次把晚餐吃的沒消化完的全吐了,

我們又一陣忙亂地整理一番...

這一夜,我們來來回回整理、入睡、嘔吐了六次,

直到早上六點半最後一次,已經準備要去婦幼醫院掛急診了,

Henry一路上從客廳吐到房間廁所,

明明剛剛只喝了一點點水,吐出來的水量卻不少,

我們都嚇了一大跳,深怕再吐下去會脫水,

趕緊叫車,跳上Taxi,一路飆到醫院。

 

一到醫院,醫生一問診,

第一句話就說,最近很流行的腸胃型感冒,

我說這兩三天有流鼻涕、鼻竇炎,

醫生:那是病毒轉移到腸胃。

我:病毒會這樣轉移喔?

醫生:對阿,你回去google就知道!

我:喔。(黑人問號臉頓時上身???)

回家之後,我確實遵照醫囑google了一下(容後再續)

 

為了有效止吐,我們在急診打了一支止吐針,

護理師交代我們回家之後,必須空腹6小時,「連水都不能喝!」

空腹6小時,才喝一、兩口水,再觀察20-30分鐘,

若還是嘔吐,再空腹2小時,若沒有嘔吐,就可以配少許開水服用口服藥,再觀察20-30分鐘,

之後就可以少量進食清淡飲食(稀飯、白飯、白吐司、白饅頭、白麵條),持續2-3天,少吃奶蛋豆類。

這期間如果有拉水變,一天2-3次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如果這2-3天中,仍有嘔吐,就需要再禁食一次2-4小時,禁食後再按照上述步驟再嘗試一次。

 

我們確實依照上述步驟走了一趟,

還好Henry回家之後都沒有再吐了,

下午也睡了4個小時,補充了電力,活動力看起來和平常沒有太大的差異,

心裡也覺得孩子和爸媽真的是心有靈犀,

挑在中秋節生病,讓媽媽可以親自照顧,不須要去上班還一邊掛心孩子的狀況,

感恩孩子的懂事乖巧!

 

最後,關於Henry原本是上呼吸道感染,為什麼會轉移成病毒性腸胃炎?

                                                                                                                   資料來源:節錄自 康健雜誌155期

什麼!原來沒有腸胃型感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郁淳說,一種病毒感染引起不同部位的症狀是很常見的事,「腸胃型感冒」是用來解釋同時表現在呼吸道及腸胃道症狀的病毒感染。


邱郁淳說,民眾常覺得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於感冒,上吐下瀉等於腸胃炎,當這幾種症狀同時出現,就會不解為何自己一次得了兩種病。所以,雖然醫生在診斷上會寫「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合併腸胃炎」,但「用『有腸胃道表現』的『感冒』來比喻,就比較能讓病患理解,」邱郁淳說。


不過也有醫生認為,「腸胃型感冒」的用法並不恰當。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指出,「感冒」是病毒侵犯上呼吸道,「病毒性腸胃炎」則是病毒侵犯腸胃道,兩者各有明確定義,是不同的疾病,不適合混為一談。


雖然,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也可能會發燒或剛好有上呼吸道的不適,感冒的人也有可能會拉肚子,但醫生仍應該仔細判別,依照患者較明顯的症狀做診斷。


葉國偉說,兩者如果沒有仔細區分,不會影響醫生的處方與病人後續的照顧,但是因為這個名詞容易造成混淆,每個醫生對它的定義也不同,容易讓民眾最後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得了什麼病。如果民眾因為錯誤認知而有疑惑,醫生更應該藉此機會教育,向病人解釋清楚。

 

不管是「腸胃炎」還是「感冒」,都是症狀治療


只要是病毒感染,不管是病毒性腸胃炎還是感冒,醫師的處置方式都是症狀治療。


李敏雄說,當腹瀉或嘔吐嚴重時,醫生會給止吐藥,或是吸附劑、抑制腸胃蠕動的止瀉藥;如果症狀不嚴重,也不一定需要吃藥,跟吃壞肚子引起的腸胃炎一樣,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預防脫水和補充電解質,食物也要盡量清淡,並且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很多人得了腸胃炎會為了讓腸胃休息,刻意不吃東西,其實不需要讓自己那麼痛苦。

 

可選擇清淡、好消化吸收的食物,包括澱粉跟蛋白質類食物。如:香蕉、米飯(稀飯、白麵條、饅頭)、蘋果、吐司,也可以搭配少許鹽、糖、醬汁、果醬,並減少攝取油脂較高或易促進腸胃蠕動的高纖維食物;較容易發酵、產生氣體的豆類、奶類製品也先暫時避免。


兒童更要特別注意不可禁食,因為兒童腹瀉易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休克、死亡,所以得避免身體過度虛弱。此外,傳統觀念會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但對兒童來說即使稀釋一半依然糖分太高,且其中電解質濃度並不符合人體比例,建議購買專用的電解質補充液。


感冒時也不一定要吃藥,最重要的是要多喝開水,多休息,通常3~5天後就會好轉。若真的很不舒服,像是發燒、全身痠痛,醫生就會開止痛退燒藥,流鼻水、咳嗽,則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止咳藥水,同樣都沒有對付病毒的功效,只能緩解症狀。


其次,病毒性腸胃炎或感冒都會傳染給他人,要記得多洗手,而且是用肥皂仔細地洗,如果有上呼吸道的症狀,也要戴上口罩,因為即使只是微量的病毒都能導致生病。


邱郁淳醫師分享典型的例子,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常用手抓屁股或把手放在嘴巴,沒有確實洗手又再去玩玩具,父母幫忙收拾玩具或照顧孩子後,如果也沒有洗手,就容易在吃東西時吃下病毒。最後,常常是小孩好了以後又換父母接著生病。

 

搞清楚腸胃型感冒是怎麼一回事,下次再聽到醫生對你這樣說時,不妨換你問問他:「我得的究竟感冒還是腸胃炎?」

 

 

 

 

 

 

 

 

 

 

arrow
arrow

    女王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